看影集學英文有用?找到學英文的理由與關鍵方法,讓你不走冤枉路

我是《寫點科普》產業/科技部落客 Lynn,這次很榮幸受到 VoiceTube 的邀請,來分享一些英文學習過程的真實經驗與心得。這時候可能會有讀者想吐槽:怎麼聽起來這麼八股。但我最近對於「學英文」這件事情也重新有了一些感觸,英文的存在,對於我一個人待在北京能夠愉快地活著有著極高的重要性。

這是在 VoiceTube 邀請我之前,便希望能與大家分享的一些心得,也趁此機會與讀者們聊聊。

 

我在台灣英文教育只為了考試拿高分,學英文沒有理由

從小到大,學英文對我來說沒什麼困難的,英文一直以來都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之一,大學學測英文 15 級分、作文滿分 20 分當中我拿了 19 分。我作文能拿這麼高分的原因很簡單—— 當年 18 歲的我是有系統性地在操作這件事。

我找了幾篇不同類別的範文,比如「成功」、「挑戰」、「親情」、「自然美景」、「文化差異」… 接著,把裡面的句子或片語都背下來,比如與挑戰相關的片語有 “grasping at straws”、” at one’s wits’ end”、” a vicious cycle”, etc. 等看到類似的題目出來時,就把這些看起來很 fancy 的單字湊進去變成一篇看起來很猛但事實上沒啥太大意義的文章:

“In order to break the vicious cycle, we should seize the chance even though it’s like grasping at straws. I’m at my wits’ end!”

現在回想起來,在學時期學的英文對我來說除了打下文法基礎以外,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老師上課也是用中文在教英文,我根本沒有在生活中使用到,也不是用肌肉與直覺去記憶的。英語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必須在考試中拿高分」的責任,我對它一點感情都沒有。

 

重新思考為什麼要學英文?為了溝通、為了接觸不同的文化

畢業後,會持續使用到英文也是為了要經營網誌,需要追蹤所有 IT 產業最新的資訊來源,包括 The Verge、Tech Crunch、AppleInsider、WSJ… 畢竟中文網站相較於龐大的英文媒體資料還是乏善可陳;或平常我也有很多喜歡的 Podcast 財經科技節目來聽主持人討論時事。此時,英文也只是從「責任」升等到「實用工具」。它沒有與任何朋友、任何文化情感連結在一起。

但這樣的想法,在我來北京工作之後就改變了。可能同為異鄉淪落人,加上台灣文化相當開放、我這一代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娛樂或應用與全球各地都差不多,因此在各國來北京的同事或朋友,和我的共通語言與親近度,甚至會遠高於同樣使用中文的中國本地人。

舉例來說,我會追明星的 FB、IG 與 YouTube 頻道,聽 Fall Out Boys、Halsey 、Ed Sheeran 等西洋歌手,喜歡生魚片義大利麵牛排美式漢堡、喜歡喝中國人所謂的「洋酒」(調酒或紅白葡萄酒)。而不是平常滑抖音快手短視頻,追蹤微博朋友圈,聚餐吃酸湯魚烤串麻辣燙,聽的歌很多是歌唱比賽出身的歌手。

此時,英文突然成為了我在人際上極其重要的窗口、我在生活體驗上尋求共鳴的方式。比如去參加外國朋友 Friday Drinking Night 或 Trivia Night(一種會在酒吧玩一整晚的分組問答遊戲、類似金頭腦),或與大家一起罵北京的霧霾或兇猛的公車。

這之間,我能與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朋友討論台灣與魁北克可能面臨的相同困境,向來自摩洛哥的朋友講解伊斯蘭教世俗化的特色(我這個朋友不但能喝酒、還是個花式調酒達人),聽荷蘭朋友抱怨他娶了一個東北人老婆被岳父灌茅台……。像閱讀一樣,與不同文化的朋友交流,讓我在北京日復一日的工作當中也能悄悄開展一個新世界。這些都得仰賴於語言的力量。

 

英文溝通不是單純背出已知的單字、而是 Mindset 的徹底轉換

另一方面,我現職公司總部在舊金山,因此北京辦公室這裡有很多各國來的同事。我最大的兩個老闆一個是美國人、一個是法國人,同時我也得與同屬一個 Team 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同事連線共事。

在溝通的過程中,會很明顯地發現英文不是照著課本教材這麼說而已,背後會有他們「為什麼這麼說話」的 Mindset(思維)。

我發現我的美國同事很喜歡用一些具象化的描述來做介紹。舉例來說,”What’s the methodology behind the product?” 這句話就會表達成: “Let’s see how the sausage is made.”

之前看到過的一些新聞或國外 Blogger 的文章也有這樣的特色,像是 ” The manufacturer has to decide between Morgan Stanley and Goldman Sachs for the position of the lead underwriter, which is like having to choose between a leech and a tick for a medicinal bloodletting.”

或是,他們也喜歡用具象化的例子來確認對方的意思:

“我們打算在這裡放一個 incentive,吸引使用者持續往下滑…” 我們家的產品經理指著 PPT 說明。
“Like carrot-and-stick? The horse would never get the carrot hanged in front of it but it’ll still keep running.” 其中一個同事問道。
“Exactly.” 產品經理笑著彈指。

中文比較沒有把什麼事情都用具象化表達的特色,我過去也沒實際與外國朋友有過大量的接觸,導致我以前只是看到一些文章只是單純把句子背下來,就硬是用在任何文章或對話當中,卻一點也沒有掌握到真正的語感。(想想我高三可怕的英文作文方式)

 

利用長篇美國影集學英文?娛樂效果遠高於學習效果

第一步,確認了我們學習英文的理由——為了讓英文成為我們與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學習英文不是背單字、而是得了解溝通上的 Mindset 。第二步開始,就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如何學習英文最有效率?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有一些個人經驗想與大家分享。

我曾有一段時間很熱衷透過看美國長篇影集來學英文,當時很多人推薦我這種學習方式,說對於學英文有很大的幫助。但在我的個人經驗裡,每次花了大把時間處在螢幕前看影集得很開心,除了留下滿滿的愉悅感與一些生僻單字以外,對生活中英語溝通的幫助卻並不太大。

為什麼呢?如果你仔細回想,當我們看完一部影集後,下一步行動絕對不是打開字幕、往回倒回漫長的 40 分鐘到 1 小時、開始檢查劇中每一個生字、查字典、做筆記──我們肯定是繼續點開下一集。等到清醒時,已經不知不覺看完整部影集,這時難道要回去複習第一集的單字?就算,你真的非常認真,願意把劇中的每一個台詞都查過一遍,除了花費數個月的龐大時間之外,這些內容也不一定在生活當中實用。

比如倒帶回去把冰與火之歌(Game of Throne)再看一遍,最後只會學到一堆威脅、恐嚇與八點檔台詞;若是觀賞生活大爆炸(Big Bang Theory),會將劇中眾多的高等物理學名詞熟記在腦海裡;或是看了絕命毒師 (Breaking Bad),則會對毒販、幫派跟警察的相關用語掌握得相當熟練……

在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歡樂時間後我才確信:以我個人而言,影集的娛樂效果遠大於學習效果,除了沉浸在刺激精彩的劇情中,學習劇中的單字與句子的效率很差。比起人物講了什麼單字,我們更在意下一個死亡或出軌的角色是誰。

 

比起看長篇影集,利用短影片聽寫來訓練聽力與寫作會更有效率

我並不是要否定看影片學習語言的效果,關鍵在於——該怎麼選擇我們學習用的影片。就像我上文提到的溝通 Mindset ,英文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除了該怎麼表達一件事情的說明方式,不同單字的中文意涵就算相近,其所蘊含的情緒也會非常不一樣(光是 “閃耀” 一詞可能就有 shine/sparkle/twinkle/glitter/glisten… 等超多英文單字),這時教科書文字上的表達就會有所不足,透過影片去觀察才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然而影集的問題是會讓人過度關注在劇情發展上、同時情節與題材較為特殊,對於初學者、或尚未達到 Native Speaker 等級的學習者而言並不是一個最理想的切入點。

經歷了長篇影集學習失敗的結果後,我的英語學習之路轉而尋找片長較短、長度大約在一分鐘到三分鐘的英語新聞片段,用生硬的聽力仔細抓出每一個單字再還原句子。過程雖然很累人,同時需要高度的集中力,但一則短短數分數的影片還不至於太難。

這樣累積下來,我發現日常生活的用詞確實地有在逐漸地增加,遇到新聞時也開始能比較輕鬆讀懂報導內容,但還是遇到了不少挑戰:因為大多數英文影片根本沒有字幕,除了不知道自己聽到的英文單字到底對不對之外,也很難證明自己到底懂不懂。

當時除了不停做筆記之外,也只能找一些附英文字幕的影片來練習,學習的主題基本上被限於政治跟經濟,想起來真的是效率很低的學習方式。如果在那個時候能有一套工具,協助我把影片的語音內容都上字幕,並且標記內容所有的單字,甚至提供給我單字卡練習的話,這該有多好。一定能幫我省下大把的時間,讓我學習之餘能去看更多的美劇。

 

英文課程不是特效藥,作用在「引導與節省時間」

當然,我不太會教英文,所以我沒辦法像寫 IT 產業的文章一樣有系統性地去分析怎麼樣學習外語會最有效率。但從我過去的學習經驗中,我認為語言學習不是買了一堆課程就有用。很多人這輩子可能花費總計不下數十萬,買下一堆厚到可以打死人的字典、教材以及萬年不去的補習班課程但英文實力還是起不來。因此,比起買教材、更重要的是選對教材。

事實上,英文課程大多數時候都是用來「節省你準備的時間」。同樣的事情我可以自己做,比如我的學習方式也是找英文短影片來練聽打;然而要從眾多廢片的 YouTube 平台上選出最具學習價值的影片,還要上好字幕供使用者比對,過程所需花費的時間絕對難以想像。

若要買課程,我的方法是確認對方的教學方式與我的學習方式與目標是一致的之後,便能直接利用對方整理好的教材,有系統性地去進行內容學習,替我節省下大量的時間。

目前台灣的英語教學平台 VoiceTube 就有針對這一種影音內容提供良好的學習方案「VoiceTube HERO」,除了提供主題廣泛的影片內容之外,不但幫你上好中英文字幕,還會從影片內容中擷取重要的單字,製作成單字卡以及測驗供你複習跟背誦,節省了大量的準備時間。

VoiceTube HERO 課程連結

而 VoiceTube 平台上所提供的 HERO 課程確實有符合我當初利用短篇新聞或影片來學習英文的要點,同時 HERO 提供的短篇知識影片主題很廣,每一則影片都是直接讓你在聽完 3 – 5 分鐘影片之後,利用聽、說、讀、寫的四個不同面向來幫助我們實際了解:

比如在影片結束後,利用聽打的測驗來幫助我們記憶句子、利用口說錄音複述一次內容的句子(同時有老師講解與標準發音供我比對我自己的腔調)、句型單字片語重組… ,把我以前的學習方法更有組織化與階段性的呈現出來。

過去幾年中,線上影音平台的內容還不太充足,,這些內容都必須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整理,現在 VoiceTube HERO 直接幫你準備好,節省掉大量的時間,大家在學習英文的過程中不妨考慮好好利用這一項工具平台,逐漸累積自己的英文能力。

 

第三屆 HERO 零元挑戰

提前完課全額退費!大家可以用優惠碼購課即享有挑戰資格,歡迎大家趕緊參加這次限時體驗!

《寫點科普》讀者專屬優惠碼

輸入「lynn」即可享有購買任何級數課程「九折」優惠,沒有人數限制、為期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