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20年末近況,與2021經營方向與新年新希望

重新整理了過去三年來寫點科普網誌撰寫的脈絡與邏輯:總覽(寫點科普2021年使用手冊)

歡迎追蹤我的 Clubhouse 帳號:@kopuchat

《寫點科普》這個網誌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放鬆個人思考的空間,也是我人生的轉捩點。但有些讀者可能也發現了我在 2020 年中到年末這段時間沒有再發表任何內容。工作忙什麼的當然有關係,但以下我想分享我遇到的一些瓶頸

我小時候是一個很愛看小說的小孩,武俠懸疑浪漫什麼都看,也虛浮地幻想過成為小說家。某天在大學被實習公司的老闆送了一本書叫做《浪潮之巔》,讀完後一時驚為天人,覺得能夠把科技業寫的跟三國志一樣好強啊。所以後面我自己寫台積電三星或 Intel arm Tesla 之類的廠商介紹也是寫成愛恨情仇的風格。

明明念金融畢業卻不去銀行跑去科技業工作,也是想要在行業裡面持續接觸這些我喜歡的新知並找到看事情的新 Insight。

每次都得花很長時間才產出一篇文章或一個分享題材,真的是因為首先我得花很多時間調研一個我本來也沒那麼熟悉的概念或某個技術,再去看裡面的廠商。很多讀者問我:不是那個領域出身怎麼懂這個的?怎麼調研?我可以說老實話,若是直接 Google 或看 Wiki 專有名詞我也看不懂,所以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直接去上課,比如在Coursera或台清交開放式課程。從頭開始十幾小時上完課就懂了,懂了之後才能把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寫出來分享給讀者。(但上班忙的話真的很難一直在上課,用愛發電哈哈)

把無聊或看似沒什麼的東西寫成故事,是我認定一個成功科普的標準。但再來一個問題在於每次想 Story 都得花超級長時間。故事的價值在於 起 承 轉 合,很多時候就算上完一門課調研完一個新知,開始做廠商研究時,若最後沒有足夠的亮點或出人意表的反轉,或是已經有前人講過類似的結論時,就會讓我決定不做發表。

最吸引人的 Story Line 而且也是我最愛用的,莫過於:先拋出一個問題、想證明的假設或反例,最後總結出幾點的Key Takeways。然後所有的說法都要能夠作為入門用,邏輯分明且力道強大簡單。想想的確有難度吧!

最後還有一個嚴重影響我產出且出乎意料的情況是… 進入業內這件事。陪伴我的老讀者們應該都有發現我在大學開始經營這個部落格的時候我產出超快,洋洋灑灑就是幾千幾千字的一直在寫一直在發表。原先也以為自己入職場之後一定會有更多更深入的見解,結果真的就業後雖然接觸得更多,卻會發現很多事情不是表面的那樣但也都不好對外公開講、要嘛政治不正確要嘛有隱私考量;或是想得更多之後反而會各種想要反駁自己提出來的論點,沒辦法再像以前那麼武斷 (但是如果要從各種ABCD面向都要講搞到最後變成論文,不是一個力道強大且方便有 Takeway 的好故事)到最後想來想去發現什麼都寫不了。

有一段時間我其實有些消沉,有一度甚至在考慮把這個部落格關掉。直到最近 Clubhouse 的出現,成為對我的一個很大的鼓舞跟啟發,重新聽到很多人在分享探討新知,讓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我的本意也是做科普,作為出發點就當作拋磚引玉,也創造一個討論並和讀者一起進步的空間

順帶一提,我蹲點在 Clubhouse 的這段時間深深感受到主持人風格會完全主導那個房間的走向,只會問開放式問題的房間很容易變成發散狀,講者都在各講各的,主持人只會說:Ok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next one plz。互相也沒 Echo 沒承先啟後的討論。

我自己覺得問開放式問題的時候主持人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具體的答案,然後把框架訂出來。比如你覺得一個幸福的經濟體應該具備哪些面向?或是一個好業務是什麼樣子?時,自己要有一個 Framework 的答案讓大家可以在這個Framework下去論證或反駁。有些 Moderator 有做功課或自己是相關行家背景,或是拿出自己的一個案例或具體的問題時,就會讓底下討論都變的很 Insightful。

所以我對我自己之後創房間的預期方式也會是我會先把我想講的一個故事擬好一個方向,就算有漏洞也沒差,然後透過Volunteer Speaker的支持在這個故事底下去改良或豐富它的邏輯,有點像是從個人變成集體創作,也減輕我的壓力(之前不好直接發表就是因為怕有疏漏哈哈,在這個情況之下等於跟一堆菁英們討論並被成功檢驗完後再把故事寫出來)我不確定 Clubhouse 這個平台還會紅多久,但至少在這段時間內幫助讓我接觸到很多很棒的人們,重新撿回分享知識的初衷與熱情並審視我自己,真的感激。

也謝謝就算我停了一段時間沒更新也一直在等待我的讀者們,雖然很肉麻但愛你們也祝大家身體平安健康幸福新年快樂!疫情期間盡量少出門,記得一定要戴口罩喔(宅在家裡看巨人或聽 Clubhouse 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