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新年新希望之 Lynn 隨筆 – 新版網站上線!

這是一篇久違地,給老朋友的信。

【寫點科普】網站是 2017 年創立,是在我大學剛畢業、初出茅廬之時,懷抱著雄心壯志開展的。

我發文最頻繁的時間段也是在 2017 年 – 2019 年,當時什麼想法都有,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新知,半導體、AI、區塊鏈、電動車、5G通訊、總經… 甚至是工業設計風格、字型學、奢侈品業、遊戲產業史、犯罪心理學、哲學… 族繁不及備載,覺得有意思的或重要的,就什麼都研究一下之後就來個一篇。

「什麼是半導體?什麼是晶圓代工?什麼是SoC?什麼是深度學習?什麼是字型學?什麼是哲學?」

這是我當時的概念:每個會需要動腦思考的領域,都來個從零到一的「什麼是 OOO」,先立論、再提各種觀點、再佐證反駁,來回徹底講清楚。

後面因為晶圓代工的系列文,幸運的一炮而紅,加上因為太喜歡寫文章了, 想說要不,我就乾脆靠部落格維生、不去銀行改在個人部落格上當個民間研究員?或當個科普 YouTuber?當時訂閱制才剛起步也還很紅,老高、小 Lin 等 YouTube 頻道也都還沒出來 (lol)

說做就做,直接選擇 Gap 了快一年半,不找工作只寫文章;當時還訂了個宏大的計畫:每個月都是一個「專題月」,比如這個月是「半導體月」就每週一篇、連發四篇半導體產業文;下週是「通訊月」、連發四篇通訊文… (說實話真的滿肝)

也給自己訂了幾個目標:

1.不想影響閱讀體驗,全站不放廣告。

2.沒有 insight 的內容就不發。如何算 insight 呢?每篇文章的一開始都要說出「為什麼你該關注這個?今天看完你將會帶走什麼」

列點立論、文末針對一開始的議題 call back 總結並給出 takeaways,是我的撰文風格。對我來說沒有 insight 的文,包括純堆砌專有名詞、或一些心靈雞湯廢話(閉環/迭代/鏈路/創業);文章中的每個詞,只要你給不出個具體定義或類比,就叫廢詞。

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作為一個大學初畢業生,沒錢沒資源沒團隊背景、也沒想好要怎麼經營,在那一年之間為了養部落格,把各種各樣能做的事情都嘗試過。

還記得某天路過燦坤,衝動之下買了一台 2 千元的指向性麥克風準備來錄音,錄第一部 YouTube 影片的時候就做 PPT 直播對著講,講完直接把直播影片放上去;接了很多廠商的產品外包行銷文案斜槓 (沒接過業配、純做 TO-B)、也開過每人僅收 300 元的實體講座講我的研究方法論等等… 也很感謝當時陪伴我並支持到底的讀者。

然而後面遇到最大的挑戰是,沒聘用過其他寫手或助手,單獨產出,加上我得承認我個人在多數科技領域都不是相關背景、光要研究一個純粹的新領域 + 找相關領域的人驗證,加上不只是要科普、還要切入點獨到、有深度見解、要跟別人不同 insight、要找意義、要顛覆,總之光是自我壓力就每每搞到文思枯竭。

後面資訊爆炸,做影片的寫文章的到處都是。無論如何,隨著年紀更大,純粹淺白的科普也寫不下去了,應該說、腦子想的更多,選材和立論也是越發複雜,覺得沒有想清楚就別寫、一寫就各種補充到寫破萬字,開始變成常態。比如最新這篇特斯拉未來 2023 年的趨勢分析,光想原因、找資料、篩選資料、動筆到結束,粗估就有 30 – 40 小時以上。

一個人光是弄完這些,加上接 TO-B 案打工養網站,也沒精力拍影片剪影片錄 PODCAST 了…  也許性格偏內向又喜歡過度較真的人,可能不一定適合做傳播業。(順帶一提,我的 MBTI 是 INTP 喲!)

最關鍵的,是我一直在想,一個從沒真正在產業內待過,一直純粹靠分析能力來寫產業文,難道會是有意義的嗎?

後面大家都知道的,我乖乖放棄自由創作者身分,跑去找工作了(哈!)現在也還在科技業打工。

2020 年初開始,我把這三年來累積存夠的贊助、再自己貼上一些(總贊助金額與網站製作費用明細我後續貼出來給大家參考),找了專業的設計師與工程師、自己當PM,歷經快一年的時間來回修改,終於在 2021 年中的時候,新版寫點科普 kopu.chat 網站上線了。

新版網站的架構是我在 2017 年剛創站時就想打造的「產業樹」(當年可能也有很多讀者已經聽過我來回唸叨這個概念),從硬體到軟體、從古至今、按照不同專題、用集數的方式排列。

會有這個想法,是當初會創辦網站、就是被吳軍老師的一本書《浪潮之顛》所啟發;文化基因是決定一家公司發展的關鍵 ,想了解科技不能不了解科技史,我也一直覺得我目標是要寫科技史沿革的。

結果,網站就這樣默默完工並上線了,卻無聲無息,因為我沒有宣傳,就放在那邊放了一年。

為什麼消失了一年以上?!為什麼沒發文了?!

2021 年中開始到 2022 年中,堪稱是我近年來人生當中最瘋狂的一年。

一句話,就是我看不懂市場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什麼都懂;從工作後在職場上多少會遇到挫折,到疫情這段市場全面瘋狂的日子…

有文有據,我早在 2017 年就開始寫文吹台積電和 NVIDIA、2019 年吹特斯拉。然而說到底,我只是一個、純看基本面技術向的 INTP(寫點科普明明什麼主題都寫,為什麼就不寫 Blockchain 不寫比特幣?)

看不懂為什麼漲成這樣、為什麼跌成這樣的東西,我就不寫。太多人講、且我也講不出什麼新東西的話,我就不寫。

我認為,文章的價值在於思辨,如果別人都已經講過的,一搜尋就到處都有的,而且我沒有其他異議的話,我覺得大家可以直接看其他人的內容,就算掉粉也沒關係。

我出來發言寫文章,永遠只會針對我持相反意見的議題。

(除了特斯拉逆風發文,接下來還有關於我對賓士拿到自動駕駛 Level 2 或 ChatGPT 的一些拙見)

我不想人云亦云、也不想誤導讀者。

經歷這麼多各式各樣的科普創作者崛起,我也認清,我根本就不是喜歡寫純粹地科普文。就像推理小说一样,我寫科普的目的是要提供給讀者平等的線索資訊,接著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往下延伸討論講我的立論,會換這麼多不同的主題來寫,因為對我來說,重點是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我網站一開始寫晶圓代工系列文,第一篇會先介紹晶圓代工名詞和基礎概念,第二篇才開始寫台積電;或是介紹時尚產業也是)

我真正愛寫的,是議論文、是不同主題式的申論,希望在科普的基礎上進行更多的延伸討論。單純科普,是一個 QA,但只要牽涉上思考,這就是痛又快樂著的自我折磨,是到後面磨死自己網站產出的關鍵原因。

所以註定,沒辦法輕鬆大量產出,也沒辦法輕易就透過到處無充分理由地喊,喊錯無妨、喊對就時勢造英雄這條路我不行。創作瓶頸斷斷續續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到後面,我也開始害怕。我宣傳只靠 FB 但 FB 現在早就沒有流量了?這個年代根本沒人看文字、更何況是萬字長文,我已經被淘汰了?到現在我不知道有多少讀者還記得我,也不確定嘔心瀝血建置的新網站上線以來,有多少人已經看過了、Feedback 如何。

2022 年,我找到了一份科技廠新工作同時,【寫點科普】在逐漸被生活麻痺的打工人生中,變成一個結痂的傷口。

下班已經很累了,為什麼不滑滑 IG 小紅書 YouTube?一個科普主題大家都已經做了,你還能寫什麼?曾經想要每天探索的慾望、想要單純了解有趣新知、改造人生思維價值觀的的夢想也消失了。

我現在的興趣很多元、什麼都玩,週末假日就是登山、手沖咖啡、泡茶、逛藝術展、衝浪滑板,之前還去考潛水證(題外話,有跟我一樣興趣的讀者也歡迎多多交流哈哈)

下班每天查跟自己工作無關的資料、加長伏案工作的時間,說不定也沒什麼流量,意義是什麼?

會不會消失一陣子又重新出現,大家會覺得我很怪?

胡亂的想法很多,一度止步不前,或明明剛花完幾十萬的錢做完網站之後卻想要關閉了(網站設計師跟工程師一定覺得我超莫名)。

但最終,在 2023 年經濟前景一片模糊的現在,突然想鼓起勇氣重新發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最早期的熱情、但又最成熟的狀態,來重新思考一個議題。(天啊本來只想好好打聲招呼,寫到這一刻突如其來就熱淚盈眶)

畢竟【寫點科普】是佔我 1/5 人生的第一部作品。

我回來了!希望我的文章,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角度,都能夠幫助到你。

只要有一個讀者還在,那我就會繼續寫下去。

2023 年,大家加油!

愛你們!

(除了在 FB 粉專上留言,也可以在 hi@kopu.chat 聯繫到我)